300米見綠、500米見08靠設計廣告園!”中國特色”綠道建設達5.6萬公里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853326d0e2d7.87288886.

中國網3月29日訊(記者 董小迪)在倡導生態文明的今天,城市綠道在凈化空氣、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等方面作用凸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數據顯示廣告設計,截至2018年底,我國共建設綠道5.6萬公里。

中國城市建開幕活動設研究院副院長王磐巖告訴記者,我國綠道建設從珠三角地區興起,隨后在浙江、安徽等地推廣,最終在全國形成一定規模,已經歷了近十年的發展。

  2019年3月5日,海南全息投影萬寧的一處綠道。品牌活動圖片來源 視覺玖陽視覺中國

“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品牌活動

道具製作“中國特色”綠道策展建設已形成

住建部城市建設司副巡視員趙健溶介紹,為推動綠道建設,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園林綠化)主管部門做了平面設計不少努力。

模型

2014年至今,浙江省已建成各類綠道逾5000公里;上海市自2017年起,連續3年將綠道建設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并以每年建設20啟動儀式0公里的目標推進,形成了上海黃浦江濱江綠道、新江灣綠道等生態廊道。

福州市積極平面設計推進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建成濱河綠道400公里,山地綠道175公里,市民家門口的串珠公園168個,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1.4%,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山東省也從今年起開展“全省綠道建設三年集中行動”,要求各縣(市、區)每年建成不低于10公里長的綠道;到2021年底前,全省力爭建成綠道5000公里;到2025年底前,基本建成全省綠道網絡系統。

 人形立牌 2018年06月10日,成都彭州葛仙山綠道。圖片來源 視覺場地佈置中國

綠道倡導新風尚

城鎮綠道工程技術標準將出臺

“綠道大圖輸出提供了自然優美的步行和騎行空間,讓人們享受健康舒適的綠色出行。”趙健溶指出,綠道建設也在推動著綠色發展方式、生活方式的形成,倡導著綠色出行、垃圾分類、節約用水、綠色消費等新風尚。

浙江嘉興在大型公仔環城綠道開展“跑步+撿垃圾+分類”活動,倡導“垃圾分類從我做起攤位設計”;廣東江門組織百余名騎行愛好者沿濱江綠道一路宣記者會傳節約用水理念;武漢東湖綠AR擴增實境道的建設者重回綠道,組織百人快閃和迷你馬拉松活動,倡導健康生活和綠色發展。

趙健溶透露,為進一步規范綠道及配套設施建設,玖陽視覺住建部將出臺城鎮綠道工程技術標準,目前已完成起草、征求意見,進入報批階段。

此外,住建部將繼續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工作。落實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推進長江干流沿線城市規劃區內濱江綠地建設;指導各地建設百姓身邊的“口袋公園”“街頭公園”,改造提升城區老舊公園;指導各地通過拆舊還綠、見縫插綠增加綠色生態空間,對城市廢棄地開展生態奇藝果影像修復,提高城市綠化覆蓋。

  2017FRP年7月20日,廣東珠海,市民在攤位設計綠道上騎行。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社區型綠道建設易產生矛盾

設計要聆聽群眾意見 滿足其更多需求

我國綠道建設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也面臨城市用地緊張、后續管理不足等問題。對此,王磐巖提出,城市綠道建設應注重協同,通過集約利用土地的方式,串聯城市各類公共空間資源。

“綠包裝盒道不需模型要單獨的土地,而是利用現有土地、為其疊加功能,加強土地價值,如公園綠地、荒野地等。但社區型、臨近百姓的綠道建設易產生矛盾,對設計等要求更高,要協同好原有功能。”王磐巖表示。

談及后期管理問題,王磐巖認為,除了標識引導等外界AR擴增實境管理全息投影外,群眾的自發性也很重要。設計者要從群眾需求出發,增強與群眾的溝通,從而提高其參與度,引導其自發參與管理。

“除休閑、游憩、健身外,市民對綠道還有更多需求,住建部也將繼續挖掘綠道在推動形成綠色發展、生活方式方面的作用,引導各地依托FRP綠道開展豐富展覽策劃多彩的市民參與活動。啟動儀式”趙健溶說。

TC:08designfollow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